來源: 作者:出處: 時間:2018-09-17 點擊量:
不管是在面試中,還是在績效溝通中,或者工作溝通中,提問是一名HR的必備技能。可有些HR提出來的問題,能立即得到對方的積極回答或熱議;而有些HR提出來的問題,就沒人參與或者冷場,乃至于不歡而散。前者的熱議當然讓人很開心,而后者就讓人煩惱。再者,即使具備了提問的技能,稍有不慎,也會前功盡棄。
因為蘭州企業管理咨詢真正的人力資源管理興起沒多少年,就跟心理學似的,才剛剛從前范式科學被認可為科學,仍百花齊放的人力資源領域,充斥了各種噱頭的管理概念,管理形式也在不斷裂變與重組,人力資源從業者的專業性并沒有理論上的定論。
但我們可以肯定一點,在如今高揮發性、不確定性、復雜性、模糊性VUCA時代,人力資源也不能豁免,面對模糊和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,人力資源對企業發展承擔著從未有過的重要責任,既要抵御激烈的人才競爭滿足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,又要應對具有我國特色的高水平社會保障負擔,還要能從員工的心理指標入手提高人力資源的敬業度,激發員工的動力,提供人力資源效能,(兄弟,這可不是說著玩的),將是一個長期不變的考驗……
1980s以后,人格結構的五因素模型(Five-FactorModel,FFM)得到了廣泛的公認。
這五因素包括了:
?外傾性(extraversion):表現出熱情、社交、果斷、活躍、冒險、樂觀等特點。
?盡責性(conscientiousness):包括勝任、公正、條理、盡職、成就、自律、謹慎、克制等特點。
?開放性(openness):具有想象、審美、情感豐富、求異、創造、智慧等特征。
?宜人性 (agreeableness):包括信任、利他、直率、謙虛、移情等品質。
?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(neuroticism):包括焦慮、敵對、壓抑、自我意識、沖動、脆弱等特質。
大五人格這么好,怎么用呢?
抱歉,這個可能就不是幾千字能完結的了,而且目前國內沒有特別容易理解有準確的讀物。
但是,即便沒有大五人格也沒問題,像市場上的MBTI、DISC、16PF、Hogan、Belbin等等,都可以拿來用,有些時候,雖然測評信效度不佳,但容易上手啊。
用心理測評的最關鍵一點,是要學會建起模型。一般每個測評都會給出10個以上的維度,那么這些維度我需要看哪些?哪些又能分成一類?一般來說,除了學術界認可的及以上提到的測評工具,很多的心理測評會結合素質理論來進行,其實得到的結果是類似素質的維度。
如果他們的維度分類很多,你可以把心理特質大概可以分為三類:
?動力和情緒的:如成就動機、靈活性、行動導向等
?任務和目標的:概念思維、邏輯思維、創新思維等
?人際關系類的:關系建立、溝通影響、團結協作等
但蘭州專題課程通過上述分析,大概你也能看出來了,政策制度能否有利于工作開展、領導力(上級與員工關系)、工作成就感,以及薪酬福利和發展機會,都是影響員工離職的重要因素。所以,如果可以,要在這些方面提前做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