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 作者:出處: 時間:2018-07-18 點擊量:
新員工培訓流于形式的例子比比皆是,緣于企業對培訓的不重視。培訓形式缺乏創新,培訓過程中互動、交流較少。過多的培訓形式,以授課填鴨式為主,知識點缺乏針對性、指導性,甚至沒有感染力,臺上連篇累牘,臺下昏昏欲睡。提升培訓活力可考慮多種形式結合,如引入案例式、研討式,培訓過程中穿插游戲寓教于樂,擺脫枯燥的說教。
階段性分配任務,確保循序漸進:避免新員工過早面對困難和壓力,以造成過大壓力和挫折感,這方面的最佳實踐是:將入職任務細分為300-400項小任務,將這些任務根據難度系數進行分級(1-5級),并分為各種類型,如閱讀形式、傾聽形式、書面形式、面談形式等。前者的目的是確保難度系數高的任務不要在入職前期分配給新員工,以免造成挫折感;后者的目的是任務多樣化、避免同類任務集中分配到某一時段,導致新員工易疲勞、易倦怠。
培訓能否真正落地產生預期效果,關鍵是看培訓流程設計是否科學。培訓流程可分為三個部分:公司級培訓、公司主要業務的培訓,以及進入部門后的培訓。
?第一步:公司級培訓
新員工報到時,人力資源部可考慮發放一份入職材料,即新員工入職手冊。
這一階段,需要格外關注的是讓新員工盡快融入公司,能夠安心在公司里學習成長。為此,需要做到在培訓中關懷,在關懷中培訓。
實際工作中不少企業“重技能,輕思想;只培訓,不關懷”。具體來說,即新員工培訓重點放在技術上,輕視思想教育。導致的結果是員工掌握了技能,但在思想上沒有融入公司,缺乏認同感。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,企業要多給他們一些人性化的關懷(易被忽視),讓他們快速度過生存期(1~3月),這是人才梯隊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。
新員工培訓有各種特有的方式可以持續,并將其貫穿到某一段時間內,不斷優化。如定期舉辦分享會,或者針對某一課題的研討會來進行回顧,也可以采用新員工輪流擔任特定課程的講師,來分享他們的心得,這些做法對于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與技能都有好處。